
高爾夫球運動以其優雅的動作、私密的場地以及球手必備的精準技巧聞名,曾一度被視為「名門貴族」的象徵。然而,隨著高爾夫球運動的普及,愈來愈多人可以輕鬆參與這項運動。不過無論是專業選手還是業餘愛好者,若沒有謹慎運動,都有機會出現各種惱人的傷患!
高爾夫球運動簡介
高爾夫球運動是一種室外體育運動,可分為個人或團體的形式進行。簡單來説,參與者需以專用球桿將一顆小球打進指定的球洞,使用桿數較少者獲勝。大部份標準比賽的場地會有9洞或18洞,通常四名球手參加的一輪18洞比賽需時可能超過4小時。適當進行高球運動可鍛鍊腦力,促進心肺功能、關節靈活度及血液循環。
高爾夫球運動五大常見傷患
1.手部受傷
高爾夫球運動員經常面臨手部受傷的困擾,這主要是因為揮桿過程中需要反覆且快速地使用手腕和手指。如果運動後缺乏休息,可能導致手部過度使用,進而引發肌腱炎。其中,以手腕側邊拇指肌腱的「狹窄性腱鞘炎」(俗稱「媽媽手」)最為常見,這通常是由於球手長時間抓握球桿及手腕頻繁左右轉動所致。
2.肩部疼痛
許多知名的職業高爾夫球手都曾因肩部受傷而倍感困擾。肩部的傷害可能涉及關節、肌肉或韌帶,然而最常見的是肩旋轉肌袖的損傷。這個區域由四組肌肉組成,負責穩定與協調肩部動作,是球手在揮桿時不可或缺的肌群。如果揮桿姿勢不正確或長期過度使用這些肌肉,就容易引發疼痛,甚至可能進一步出現肩袖撕裂。
脈衝式電磁場治療助運動傷患復原
來自歐洲的科技——PEMF脈衝式電磁場治療可應用於因運動受傷,治療效果備受體育界肯定,其透過磁脈衝技術激活細胞,以離子感應為受損和發炎組織部位的細胞「充電」,提升受損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,有助舒緩痛症和減慢退化速度。 2022年冬奧會兩金得主——德國「雪車之王」弗朗西斯科·弗里德里希(Francesco Friedrich)也曾公開自己使用PEMF治療的經歷。
3.肘部肌腱發炎
提及肘部的運動傷患,大家較常會聯想起「網球肘」,即肱骨外上髁炎(Lateral Epicondylitis)。其實肘部內外兩側肌腱均有機會因不斷重複相同動作,或過度用力而發炎,而高爾夫球手更常會出現肱骨內上髁炎(Humeral Internal Epicondylitis),故此症也被稱為「高爾夫球肘」。特別是高球新手,容易因無法擊中小球而誤令球桿大力撞擊地面,導致肌腱發炎受損。

4.下背傷患
高爾夫球手常面對下背痛的煩惱,因他們長期需要扭轉身體以揮動球桿,長期猛烈發力容易對下背,特別是腰椎部位造成壓力。另外,有部分球手會因兩節脊椎之間的軟組織——椎間盤長期受壓,造成椎間盤突出或破裂,引發坐骨神經痛、背部肌肉痙攣等問題。
5.膝關節勞損
除了要經常扭動上半身外,高爾夫球運動亦需要保持雙膝微曲的姿勢,並在揮桿時穩定臀部的旋轉動作。特別是本身已有膝關節傷患的球員,長期下來也容易因膝關節受壓,加劇退化及勞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