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社會科技發達,一部電話加上一部電腦,已足以應對很多上班族的日常工作。然而當長時間固定在某位置或做重複的動作,容易引致肌肉疲勞,頸部亦會因此而勞損,令頸部脊柱過度受壓。另外,長期的姿勢不良、運動過劇和超重等,都有機會引致軟骨和韌帶慢性受損,造成頸部和腰部酸痛。
其實只要我們平日多留意和調節姿勢,就能避免對脊椎造成不必要的壓力。
如何維持良好姿勢?
站立和坐下是日常最主要的兩種姿勢,那麼要符合甚麼條件才稱得上擁有良好體態?站立或走路時,頭應抬起,面部朝向正前方,收起下巴,放鬆肩膀,挺直身子,做到挺胸收腹。另外盤骨不可向前拗,鞋踭亦不宜過高,雙腳應平均承受身體重量,避免把重心放在其中一邊,亦盡量不要穿著高踭或「鬆糕」鞋。
我們亦可以定期利用牆壁,自行測試站姿是否正確,做法是把頭及背靠牆站立,如果頸窩和腰部只有約相當於手掌厚度的空隙,就代表站姿良好,若空隙減少或增加,即是站姿錯誤。
當坐下或歇息時,頸和背部應保持挺直,雙腳平放在地上。另外,椅子和枱的高度會影響頸部姿勢,過高或過低都不好,所以應調較至適合自己工作的高度,椅子亦要靠近工作枱。
至於如何維持良好的睡姿?要維持良好睡眠姿勢,就要從寢具入手。枕頭切勿過高或過低,應揀選能令頸部於側卧時保持水平的款式。床褥方面,太硬會增加身體支持點的壓力,太軟則會令脊骨彎曲影響健康,所以要選擇軟硬適中、承托力均勻的床褥。另外起床時,我們應先側臥,再側身坐起,上床休息時,也要側身躺下,避免加重脊椎壓力,增加椎間盤突出風險。
另一個常見動作是移動物件,搬動大型物件時,如果我們姿勢錯誤,小則拉傷背肌,嚴重的會傷及腰椎間盤,以致下肢神經痛或無力;部分人士感到「膝頭痛」,除因姿勢的錯誤外,鄰近部位( 例如:腰椎 )受損亦會產生姿勢動作的代償作用,加重膝關節的負荷,令膝關節磨損,引發膝關節退化(退化性膝關節炎)。故此,移動物件時必定要加倍小心,避免過度伸展上肢,應盡量使用腳踏。如要拿起重型物件,應屈膝蹲下,保持背部挺直,避免直接彎腰,並將身體儘量移近物件,利用大腿的力量提起重物,或分開雙手提拿,避免一次過移動較重物件。若物件過重,不應勉強搬運,適時找人幫助,或用手推車輔助。
兩招減少痛症困擾
預防勝於治療,與其出現痛症時才補救,不如主動增強脊柱健康,減少損傷和病痛的機會。 參考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,成年人每星期最少有 2 天(非連續的)進行肌肉強化活動和每星期最少累積 150 分鐘(2.5 小時)的中等強度帶氧體能活動。 從而鍛鍊腹肌和背肌,增強脊柱的靈活度和柔韌性,幫助增加骨骼的密度,預防腰酸背痛。
若然感覺痛症難擋,可尋求物理治療或其他科學的療法改善。例如源自歐美的Papimi脈衝式電磁場治療(Papimi PEMF治療),當身體出現損傷、炎症時,受損的細胞猶如失去電力般,難以將營養和氧氣有效供應到其他細胞,而代謝廢物亦無法排走。而PEMF治療透過磁脈衝激活受損細胞,令細胞運送營養的功能回復正常,從而吸收到修復細胞所需的蛋白質,提升受損細胞的自我復原能力,有助舒緩痛症和減慢退化速度。由於PEMF治療屬於無痛、安全的非侵入式療程,故適合大部分人士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