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屆「香港渣打馬拉松」(簡稱「渣馬」)舉行在即,不少專業跑手在完成數月艱苦訓練後,已放緩練習並進入恢復階段,準備儲足精力,以最佳狀態迎戰!
據傳媒報道,渣馬的參賽人數每季均刷新紀錄,本次比賽的37,000個參賽名額亦已全部額滿。究竟這項運動有什麼特別吸引力,以至經常出現萬人空巷的場面?進行馬拉松時又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?
認識馬拉松運動
馬拉松(Marathon)是一項考驗耐力的長跑運動,自1896年的首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已被列為正式競賽項目之一。一程全馬的長度大約42公里,而半馬則約21公里,而根據 RunRepeat 的一項大型調查,完成一程全馬的男性平均時長約4小時22分,而女性約為4小時56分。
跑步運動固然有益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,也有助舒展身心,但若果運動姿勢不當、運動强度過大,可反令痛症來襲!
PEMF治療助跑手提升戰鬥力
Papimi PEMF 治療作為非入侵式治療,被眾多運動醫學、復康和頂級運動的診所和協會視為必需的治療設備。其適用範圍涵蓋腳踝傷患、網球肘、阿基里斯跟腱,及腳跟骨刺等等,效果備受體育界讚賞。PEMF治療對基本結構和縮短細胞再生時間有正面作用,例如曾有針對馬拉松運動員的研究指出,通過脈衝電磁場治療,可明顯舒緩肌肉痠痛和促進細胞再生過程,加速傷患復原。而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,可單獨使用Papimi PEMF治療,也可與其他療法併用,以發揮更佳功效。患者可於接受治療前諮詢醫生,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。
馬拉松跑手三大易傷部位
1. 膝關節
《英國運動醫學期刊》(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)曾發表研究指出,長跑運動員下肢受傷率可高達八成,而最常見的受傷部位就是膝關節。事實上,經常跑步的人士,特別是職業運動員常面對高强度的訓練。膝關節部位反復彎曲、伸直,容易令膝蓋下的軟骨組織受到刺激,引發髕股關節疼痛綜合症(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),即俗稱跑步膝(Runner’s Knee)。輕微的跑步膝患者透過休養和簡單的藥物治療、物理治療便可得以康復,惟膝蓋軟骨持續磨損,長遠可引致退化性膝關節炎(Knee Osteoarthritis)。另外,部分馬拉松愛好者會因過度操練令骨骼反復受傷,卻沒有足夠時間復元,造成疲勞性骨折(Stress fracture)。
2. 阿基里斯跟腱
除了膝關節部位,阿基里斯跟腱(Achilles Tendon)損傷也很常見於職業跑手。先説阿基里斯腱,其實是一條接連足跟與小腿肌肉的肌腱,是跑步時必然會牽動的跟腱組織;若該組織突然受力,例如猛烈踢腳或足部落地姿勢不當,就有機會超出負荷,導致撕裂或斷裂,嚴重可斷送運動員的職業生涯。
2018年,當時年僅22歲的香港運動員黃芷銦以2小時55分18秒的成績首次成為渣打馬拉松香港華人女子馬拉松「一姐」。惟其後她於同年5月的田徑錦標賽時,右腳阿基里斯腱出現勞損,再加上膝部外側的髂脛束(ITB)異常緊綳而需要全面休息。幸好她最終克服傷患,在2019年渣馬守住「一姐」封號。
3. 足部
2022年7月,香港女子馬拉松紀錄保持者——「長跑天后」姚潔貞在世界田徑錦標賽以29位的成績完賽,其後宣佈因受左腳傷患困擾,決定暫別賽場,缺席明年的亞洲運動會。 雖然姚潔貞未有提及腳傷細節,但不難看出長跑運動員足部受傷的常見程度。
跑步人士一般因足底筋膜長時間受壓,令筋膜出現勞損或輕微撕裂,引致足底筋膜炎(Plantar Fasciitis)。而足部有先天性變形,例如扁平足、高弓足,或因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或行走的人士患病風險更高,患者通常會感覺腳跟或足弓位置有刺痛感。
提提大家,開展馬拉松比賽前,應保持足夠休息、提早進食,以及做足熱身準備等等;若在比賽過程中出現不適,應停止運動,尋求相關人員協助,切勿勉强。